- 小
- 中
- 大
- 字号:
“水泥路通到地头,十分钟就到地里,桥也修好了,过河再也不用绕远啦!” 站在洮北区洮河镇大六家子村新建的便民桥上,村民宋瑞喜放下农具,望着平坦的道路与对岸的庄稼,话语里满是欣慰。这生动的场景,正是洮北区“四好农村路”建设惠及民生、让村民出行与生产更便捷的真实写照。

交通是乡村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民生福祉的“晴雨表”。此前,一些村庄“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出行困境,不仅让村民往返田地举步维艰,更制约着农产品运输与乡村发展,成为群众急难愁盼的“心头病”。破解农村交通痛点,既是群众的迫切期盼,也是洮北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2年以来,洮北区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民生实事重中之重,由交通部门牵头、各乡镇协同发力,投入1.36亿元启动专项建设。工程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便民利民”的核心原则,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施工前深入各村调研耕地分布、村民居住情况,累计硬化村公路156.7公里,让水泥路直接连通田间地头;同步改造8座危桥,拆除老旧石板桥、漫水桥,新建安全稳固的钢筋混凝土桥;完成2306公里公路养护作业,为村民打通“出行路”的同时,更铺就了“生产路”。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护得好”。为了让交通便利长效惠及群众,洮北区探索建立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哈日呼基村率先从村民中聘请专职养护员,负责道路清扫、边沟疏通、路面修补等日常工作。“发现小坑洼及时补,边沟堵了马上清,绝不因为道路影响大家出门、下地。” 养护员杨忠元的话,体现了“专人专管”带来的责任与保障,也让农村道路始终保持“干净平整、畅通无阻”。

交通蝶变,不仅改变了群众的出行方式,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过去,因路途远、道路难行,村民参与村务活动积极性不高,老人去镇上看病得提前小半天出门;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民骑车几分钟就能到村委会,乡镇客车延伸至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坐车就医。“路通了,村民心气儿也顺了,参与乡村建设的劲头更足了。下一步,我们还要借着便利交通,完善农资服务站、农机合作社,让大家种地更省心、生活更舒心。”哈日呼基村张书记的话语,充满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从泥泞小道到平坦通途,从危险小桥到便民新桥,洮北区“四好农村路”建设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着群众期盼。据洮北区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洮北区持续推进农村交通建设,新建农村公路1.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2 座,整治“畅返不畅”路段9公里,开展农村公路养护2132公里,万余名群众从中受益。

吉公网安备:220802020001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