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北要闻
发布时间:2025-08-13 15:28:00 来源:
  • 字号:
收藏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洮北稻浪翻涌处:万尾虾蟹养出生态致富经

初秋的洮北大地,稻禾青翠,连片成浪。在洮儿河的滋养下,洮北区银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实践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将迎来首个沉甸甸的丰收季。稻香氤氲间,虾跃蟹肥,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和谐、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到保镇高平村洮北区银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5垧引入“江苏盱眙1号”小龙虾的试验田格外引人注目,5万尾小龙虾活力十足,即将在8月中下旬“抢鲜”上市,预计产出优质小龙虾超3000斤,产值将达18万元。

与此同时,20余垧泡塘养殖的稻田蟹也即将进入黄金收获期。今年投放的4000斤蟹苗,经过生态滋养与人工养殖,预计总产量将突破2万斤,为合作社带来超过80万元的收入。这片沃土,正用实实在在丰饶的产出,印证着生态农业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


“我们构建的‘稻蟹共生、稻虾共养’立体生态体系,核心在于用好洮儿河这湾活水,再辅以科技力量。”合作社养殖人员道出成功秘诀,洮儿河优质活水灌溉,为蟹虾营造了天然的“活水氧吧”,每日投喂的小杂鱼饵料则精准满足其营养需求。这里得天独厚的环境,造就了小龙虾“紧实弹牙”、稻田蟹“壳薄肉厚、膏黄饱满”的鲜明特色。

技术支撑是提升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洮北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全程驻点指导,“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与养殖户强化了水质精细化管理,对氨氮、亚硝酸盐、溶氧及pH值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同时,根据气温和水生生物的活动情况来调节饵料投喂,正是这些措施,使得小龙虾和稻田蟹的存活率较传统模式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不仅是农民增收的“聚宝盆”,更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样板。技术人员进一步阐释其生态价值:“蟹虾在稻田中活动,有效疏松了土壤。它们的排泄物转化为高效的天然有机肥,滋养水稻生长。这显著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生态循环’的可持续目标。”水稻与水产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的生态闭环。

面对首年试验的喜人成果,银秋合作社负责人信心倍增:“目前看来,效益远超预期。我们已着手规划,明年将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让更多农户看到并参与进来。我们也相信,精心呵护下产出的稻田虾蟹,一定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

未来,洮北区将以此示范为蓝本,通过政策精准扶持、深化技术培训、精心打造洮北地域特色品牌等一系列组合拳,让“稻在水中摇,蟹虾稻下跑”的生态红利惠及千家万户,为洮北区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劲、绿色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