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北要闻
发布时间:2018-11-14 13:56:00 来源:
  • 字号:
收藏
【精准扶贫在洮北】奋力赶超穷村蝶变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笔下的这种乡村景象,千百年来被人们向往。如今,在洮北区洮河镇新发村,这种景象已随处可见。干净、舒适、宜业、宜居,已成为新发村的新名片。

近年来,新发村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增加群众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画卷。

“以前家里条件差,媳妇儿又患病,压力太大了。现在可好了,共产党为我们建房,给我们分红,还为我们修路,现在的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洮河镇新发村贫困户刘殿军自豪地说。

危房改造筑新家。走进贫困户宋海军家的院子,崭新的大瓦房映入眼帘,院落干净整洁,农用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室内设施完善。“能盖起这么好的房子,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愿。危房改造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为我们困难群众遮风挡雨,以后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宋海军高兴地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新发村一直把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步伐。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户的要求,让贫困家庭优先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建立危改户“一户一档”,并做好档案管理;建设过程中强化监管,确保危房改造工作高质量高标准,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两年来全村共实施危房改造50户(C级10户),圆了困难群众安居梦。

道路修缮助脱贫。要想富,先修路,这是老话,更是真理。对于新发村村民来说,路,就是他们改善生活的筹码和底气。

几年来,新发村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专项资金,修建水泥路7公里,铺路旁彩砖28000平方米,全村没有死角。顺利实现了“家家户户门口通水泥路”的目标。这些承载着农民群众梦想的希望之路,不仅大力改善了广大群众安全畅通的出行条件,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农村群众脱贫之路,打开了农村群众的致富之门。

平坦的水泥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使得村民的生产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货车直接可达田间地头。村民们珍惜这样的改变,纷纷加入了护路的队伍。“这不是为我们老年人修的,是为了我们子孙后代修的,我们要保护好。”不少村民这样告诉记者。

道路建成后,相关的配套设施也齐上阵。道路绿化2600株;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覆盖全村;修建水冲厕所53座;建设院墙10300多米,新建铁篱1800米。18年投资2万元,用于围墙的美化,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忠孝礼仪等;1200平方米文化健身广场1处;新建卫生所一处;柴改电项目,高压线路、低压线路及变压器等已经建设完成,86眼抗旱水井已经全部投入使用;新建提水泵站一座,受益农田面积500公顷……

在新发村生活了数十年,很多村民直言村里这几年的变化着实让人意想不到,“道路宽敞了,干净整洁了,看不到垃圾,还建起了乡村公园、文化广场等,在村里生活很舒服!”

产业扶贫得人心。“在新农村建设中,光是给村子美容是不够的,还要让村民富起来,这样的新农村才有活力。”村书记李平说,解决新农村发展后顾之忧,关键要大力发展产业。

新发村将脱贫攻坚工作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推进脱贫攻坚及村集体经济发展。

建设村级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底实现并网发电,每村每年可以得到30万元的经济收入。截至目前,新发村已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所有三星重度贫困户都有产业项目分红兜底,包保单位尽心尽力、包村领导尽职尽责,群众满意度高。

该村依托洮河湾有机小米合作社,动员全村发展庭院有机谷种植,合作社免费为村民提供种肥,每斤谷子2.5元回收,全村种植有机谷4.5万平方米,总收入约20万元,加上种植补贴(贫困户每平方米2元,非贫困户每平方米1元)收入4.47万元,全村庭院经济种植户127户(贫困户15户、非贫困户112户)户均增加收入1900元。

2016年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投资11.5万元建400平方米玉木耳农业标准化示范棚膜一座,当年产耳2500斤,为4户贫困户、7人,每人分红1000元,2017年投资10万元,帮扶新发村做强玉木耳产业项目。

在玉木耳大棚里,贫困户王大姐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高兴得合不拢嘴地说:“以前我们都想着背井离乡去外面打工挣钱,现在好了,我们村里有了自己的扶贫项目,我们在家就能分红、挣钱,过上好日子,真是太好了!”

新发村抢抓机遇,不畏艰苦,撸起袖子干,得到了集体、农民双增收的良好效果,在集体脱掉经济薄弱村帽子、建档立卡户脱贫的双脱进程中,永远奋斗。(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