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发布时间:2018-11-19 15:41:00 来源:
  • 字号:
收藏
区关工委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纪实

近年来,洮北区关工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脱贫攻坚战中主动作为,找准着力点,精准施策,以关心关爱贫困学生为己任,把全部心血化作汩汩清泉,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爱心筑梦慈善行

2015年初,洮北区关工委同有关部门对全区所有学校进行了调查摸底,了解到共有617名特困生需要救助,有510名留守儿童需要关注。

针对这一现状,从2015年起区关工委积极协调区民政局,设立了“慈善助学”基金,对那些家庭生活困难,正在读书且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进行资助。至今已开展了四个年头。2015年,区关工委、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对495名城市中小学特困学生每人发放300元,共计148500元。2016年,区关工委与民政局、教育局对406名农村中小学特困学生发放慈善助学金121800元。2018年,他们又为德顺学校67名困境留守儿童发放资助金20100元。区关工委还积极引导广大爱心人士献出爱心,参与资助帮扶贫困中小学生活动。他们协调百川公益协会一次性捐资6千多元,并且对今年考入白城四中的金祥乡贫困学生王春柳给予长期资助,每月资助500元。教育局在全系统开展了“日行一善”助学活动,许多教师积极参与捐款,资金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今年国庆前夕,区关工委会同教育局、民政局和百川公益协会举办了献爱心活动,为165名留守困境儿童捐资49500元。

区关工委充分发挥关工组织的职能作用,坚持贴近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青少年服务的工作方针,注重把握青少年思想脉搏,坚持开展主题教育,致力于青少年心灵心智的成长;围绕农村脱贫攻坚,开展“两学一创”,支持鼓励青年农民脱贫致富搞创业;关注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着力为贫困青少年排忧解难办实事。“关工委作为党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担负着光荣而特殊的责任。”区关工委副主任赵淑华说,“特别是近几年,区关工委主动协调民政、教育部门及社会公益组织,筹集帮扶资金近35万元,为城乡贫困学生及留守儿童1000余人发放了助学资金,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和愿望,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举动影响更多的人都来关心关爱和帮扶处在困境中的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党和社会的温暖,能够健康地成长成才!”

雪中送炭解难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关工委及其他相关部门多给贫困儿童一些阳光雨露,多一些爱的滋润,多一些心的呵护,多一些精神层面的关照,让贫困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度过一个幸福的童年。对贫困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不仅要做锦上添花的好事,更要办雪中送炭的难事。

家住东胜乡的周淼出生后,父母没有给她及时办理户口,3岁时母亲离家出走杳无音信,2015年夏天,相依为命的父亲在辽宁打工的工厂里突然去世,扔下了这个13岁的孩子。2016年10月,区关工委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及时协调有关部门不仅为周淼办理了落户手续,又为她办理了最高标准的低保,还积极想办法解决了学籍问题。困扰小周淼的事情一件件解决了。

今年12岁的孙琪是一名孤儿,妈妈生下她3天就离开了家,在之后的几年里,爷爷、奶奶和爸爸也相继去世,她成了一个孤儿,是姑姑一家收养了她。今年6月,她的情况被刚刚就任金祥乡关工委副主任的宋文同志了解后,迎来了命运的转变。在区关工委领导的亲自协调和民政部门的积极帮助下,终于使孙琪通过了省孤儿学校的审核,于7月31日接到了入学通知书。

多方关爱润心田

在洮北活跃着一支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组成的“五老”队伍,他们顾不上安享晚年,也没有去陪伴儿孙,而是继续挑起关心祖国花朵的重担,他们把关爱的目光聚焦到贫困学子身上。他们在主题报告、法制宣传、言传身教等方面,用他们的热情、知识教育关爱着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原区司法局局长现任政法委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王雅琴同志,退休后以满腔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关工委工作。她深入实际调查摸底,为有困难的孩子解难题,为有问题的孩子解心结,先后为4名孩子办理了低保,为2名孩子办理了户口,与12名特困子女牵手结对子。并先后共为生活困难的孩子捐款2000多元。几年来,她还为中小学生作专题报告40多场,作法制报告20多场,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去年王雅琴同志被评为全市“五老”楷模。

高凤英多年从事街道工作,退休后担任了新立办事处铁西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十几年来,她不计报酬,无私奉献,默默地为社区内的困难孩子办实事。她不仅通过“绿色家园”帮教问题青少年,还经常为有困难的孩子送温暖。送钱送物,帮助找工作,仅仅在一位考入白城师院的困境孩子身上她就资助了2000多元。她为孩子们操尽了心,被称为爱心奶奶,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她的事迹被中国关工委《火炬》杂志刊登。

张玉山退休前是区司法局干部,离开工作岗位后,他担任了司法局关工委委员,走进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同时他又开始了创业生涯,创办了一所汽车维修学校,为帮助贫困年轻人健康成长和就业、创业贡献着力量。学生冯双家庭非常贫困,冯双的性格十分孤僻,不爱说话,不敢与人交流,学习了不到两年就辍学了。得知了孩子的情况,张玉山与冯双的父亲商量,让孩子去自己的学校里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平日里,冯双就住在张玉山家中,张玉山经常叮嘱老伴要在生活上多关心冯双,在做人做事上帮助冯双成长。

在张玉山和老伴的悉心照料和关怀帮助下,小冯双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如今冯双已经在一家汽修公司实习,能够凭自己学到的本领挣钱养活自己了。张玉山的汽修学校里每年都有“特招生”,比如学员刘明宇、郭先,都是父母离异后无人照料,且家庭生活困难。张玉山为他们减免了学费,并让两个孩子吃住在家中。像这样的特招生张玉山记不清招了多少个,只要是来自贫困家庭或辍学的青少年他都特别照顾,对于家庭困难的学员他不收或少收学费,包吃包住,粗略统计,仅近5年来他就少收学费近6万元。办学十几年来,他先后培养了近千人,为孩子们他操尽了心,他们在这里也学会了一技之长,有的成为技术精良的汽车修理工。张玉山用真诚与善良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为夕阳增添着一抹抹靓丽的色彩。

融冰化雪又一春

把每一个儿童都呵护在爱心的摇篮,让星月始终相伴,成为洮北区关工委关注这群儿童的真情期待和爱心行动。

在德顺学校6年级1班教室里,一堂别开生面、兴致盎然的主题报告会课正在生动活泼地开展。来自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员郑家才为学生们作了题为《铸牢中华魂,共圆中国梦》的主题报告,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华魂的形成,以及党和国家建设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引导激励学生们更加热爱伟大的党和伟大的祖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早日成才,经受历练,成就自己富贵人生。精彩的报告博得阵阵掌声。

这生动的一幕,只是洮北区关工委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一个小小镜头。多年来,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到城乡中小学作报告至今已坚持22年,共作报告350场,受教育人数达66 万人。为扩大主题教育的影响力和教育面,区关工委不断延长主题教育的触角,把主题教育活动与关爱困境青少年结合起来。在主题报告中融入法制教育内容,利用具体案例向学生讲述违法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给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从而消除了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诱惑。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进行关心关爱,使同学们在受到教育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爱能融化冰雪,爱能打开心扉,爱能使人温暖。几度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洮北区关工委的老同志们用脚步丈量着关爱的长度,更用亲情增添着关爱的厚度,他们将余热化作春雨,滋润着春苗与花朵,他们的拳拳爱心和浓浓爱意,为贫困学童撑起了一片明媚的天空。(王维俊)